在不断抓企业生产、设备管理,大练基本功的过程中,职工的能力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,工程质量来越好。但油田还没有完全取得生产管理的主动权。因为企业日常生产中,千万件事还不能有效地落实在千万人头上。特别是24小时管生产的单位,有事时忙得日夜连轴转,无事时很多人却不知道要干什么,有劲使不出来。发现生产事故苗头,落实不到具体人的身上。而就在这时,中一注水站发生了大火灾,造成了很大损失。
1962年5月8日凌晨1时15分,油田第一个投产的中一注水站,因柴油机冒出的火星被风吹到房顶上的木板缝隙间,排气管水封防火装置失效,引燃了屋顶保温层中的油毡和锯末而突然起火。这个水封防火装置失效问题,注水站职工曾向指挥部做过汇报,但一直没有解决。当时,夜班工人发现屋顶冒火,赶紧操起备用的灭火器上房灭火。由于工人没有进行过训练,又不会使用灭火器(后来检查,这个灭火器也是坏的),当火势渐大后,才想起用消防水龙带,像消防队那样用水龙带来灭火。可打开设在墙壁间的水龙带卷一看,只剩7米左右长,因为平时用来排污水,现在已经破损不堪。水龙带上的关键部位水枪头,由于平时用来冲刷地板和冲洗设备,已不知去向。没有灭火工具,只能眼看着火势迅速蔓延,因抢救无效,两个多小时后,中一注水站被烧成一堆灰烬,造成了160多万元的重大经济损失。
会战工委对这起事故高度重视,发动群众围绕“一把火烧出的问题”展开大讨论。在开展讨论中,北二注水站发动职工对照中一注水站事故,查找自己的问题,从查物点数做起,把全站每样东西、每件事情,由谁管、怎么管、负什么责任,都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人身上,做到了事事有人管、人人有专责、办事有标准、工作有检查。会战工委及时总结和推广了该站的实践经验,在全油田建立了岗位负责制、巡回检查制、交接班制、设备维修保养制、质量负责制、班组经济核算制六大制度。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,又增建了岗位练兵制、安全生产制,成为八大制度。
大庆在推行工人岗位责任制的过程中,发现如果不建立干部的岗位责任制,工人岗位责任制的作用也不能充分发挥,于是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,建立了基层干部、机关干部、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。岗位责任制现已成为大庆油田最基本的生产管理制度,其灵魂是岗位责任心。
摘自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编辑、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《大庆精神》一书